图片
1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五章》
【释义】天地不感情用事,对万物一视同仁,圣人不感情用事,对百姓一视同仁。
2、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十五章》
【释义】人类应当效法大地,大地应当效法上天,上天应当效法“道”,而“道”则是效法自然。
3、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长生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七章》
【释义】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,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,而是顺应自然、无私地滋养万物,因此能够长久。
4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十三章》
【释义】狂风不会持续一个早晨,暴雨也不会下满一整天。
5、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章》
【释义】道的运动规律是循环往复的,事物总是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;道的作用是柔弱的,不是通过强制力,而是通过柔和的方式自然地发生和成长。
6、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七十七章》
【释义】自然的法则总是减少多余的,补充不足的。人类社会的法则却恰恰相反,往往是减少不足的,去奉养那些有余的人。
图片
7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六十四章》
【释义】双臂合抱的大树,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。高达九层的高台,是从一筐筐泥土堆积起来的。千里之遥的行程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。
8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五十八章》
【释义】祸与福相互依存,互相转化。坏事中可能隐藏着好的结果,而好事也可能引发出坏的结果。
9、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四十七章》
【释义】经历的越多,就越发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越少。
10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五十六章》
【释义】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不轻易说话,而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,往往并没有真正的智慧。
11、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五章》
【释义】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,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。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,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。
12、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五章》
【释义】最正直的东西,看似有弯曲。最灵巧的东西,看似笨拙。最卓越的辩才,看似不善言辞。
13、有无之相生,难易之相成,长短之相刑,高下之相盈,音声之相和,先后之相随,恒也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章》
【释义】有与无相互依存、相互转化,难与易相互成就,长与短通过对比显现,高与下相互衬托,音与声相互和谐,前与后相互跟随,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。
图片
14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八章》
【释义】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,水善于滋润万物,而不与万物相争。
15、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十二章》
【释义】只有那些不与他人争斗的人,全天下才没有人能与他相争。
16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三十三章》
【释义】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,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;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,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。
17、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六十四章》
【释义】做事情在结束时仍然像开始时那样谨慎,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发生。
18、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三十三章》
【释义】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,因为他们内心充实,不会被无尽的欲望所困扰;而坚持不懈、努力奋进的人是有志气的,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,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实现。
19、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四章》
【释义】过分吝啬或过分追求名利,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;过于积敛财富,必定会招致更为惨重的损失。
图片
20、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六十三章》
【释义】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,必定很少能够兑现,把事情看得太容易,势必遭受很多困难。
21、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八十一章》
【释义】真正善良的人不喜欢或不擅长辩论,而喜欢辩论的人往往不是真正善良的人。
22、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五十八章》
【释义】方正而不生硬,有棱角而不伤害人,直率而不放肆,光亮而不刺眼。
23、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——《老子·德经·第六十三章》
【释义】解决难题要从简单处着手,成就大事要从细微处入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